- 索引号:0045/2023-2124933
- 发布机构:县供销联社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 生成日期:2023-04-19
- 公开日期:2023-04-19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湘政发〔2023〕4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23年3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湖南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2年,全球经济贸易领域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疫情影响超出预期,经济发展环境复杂严峻。全省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人民政府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稳、进、高、新”工作思路,认真执行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力抓好“两个统筹”,有效应对多轮多地新冠疫情和历史罕见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等冲击,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8670.37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进出口总额增长2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8%;新增城镇就业73.65万人;生态环境指标有望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600亿斤以上,生态环境指标稳步改善。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坚持把握“稳”的要求,找准“进”的方向,盯住“高”的目标,谱写“新”的篇章,着力打好“发展六仗”,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充分挖掘内需潜力,积极融入经济发展新格局
持续促进消费恢复。组织一批促消费专项行动,加强我省名优商品的推介。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家级示范步行街试点创建,支持长沙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继续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以城镇居民小区、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为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办好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推动旅游消费恢复。促进养老、教育、医疗、体育等服务消费。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以“十大基础设施项目”为引领,推进一批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加快长赣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邵永、铜吉、宜常等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官新、白新等4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京港澳扩容、衡永、醴娄、桑龙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新开工岳阳机场改扩建工程,实现湘西机场通航,加快娄底机场前期工作;建成湘江永州至衡阳三级航道二期工程,加快沅水洪江至辰溪项目、虞公港建设。推进洞庭湖重点垸堤防加固一期工程、犬木塘水库、大兴寨水库建设,加快推进金塘冲水库、梅山灌区、“四口”水系综合整治、洞庭湖堤防加固二期工程等前期工作。建成5G基站10万座,同步配套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实施物流发展“强基补链”工程。积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认真研究国家五个方面的重大政策,结合实际争取政策支持,强化政策配套和落地落实,用好用活用足政策。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的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争取国家、央企在湘布局建设新的重大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债等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切实管好用好专项债资金,坚决杜绝挤占挪用,足额保障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协调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同时,加强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严格落实“投资管理五举措”(政府性投资项目“要件立项制”、中央预算内项目“负面清单管理制”、专项债券项目“四库管理制”、重点建设项目“视频监测制”、概算管理“双责任制”),严肃整改专项债券资金等领域审计查出的问题,提高投资效率。
二、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力争制造业增长8%左右,新增百亿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60个。集中优质资源合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攻关。加快传统优势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好制造强省等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整合资源支持一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支持产业链领军企业做大做强。继续以“十大产业项目”为引领扩大产业投资,力争产业投资增长8%左右,加快推进岳阳乙烯炼化一体化、长沙比亚迪和湘潭吉利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涟钢冷轧硅钢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同时,要立足现有基础和禀赋,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支撑未来发展的大战略、大产业,开辟发展新赛道。加大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四算一体”,建设全国先进绿色算力枢纽和国际领先的算法创新中心。发展“大智移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硬件、基础软件、基础电子元器件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基地,搭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一批数据中心建设,打造数字湖南十大应用场景,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提升数字经济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合规发展。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以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推进两业融合试点,创建10家左右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开展省服务业示范集聚区提升工程,打造30家以上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推进大健康、通用航空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五好”园区建设。完善园区综合评价体系,提高园区发展质量效益,力争营收过4千亿园区实现零的突破,产业园区亩均税收增长15%。持续推进园区闲置国有资产处置盘活,稳步有序推进园区调区扩区。创新园区管理模式,推广运用园区数字地图,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持续抓好助企纾困。常态化“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持续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给直兑”。积极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融资、用能等生产经营成本。
三、持续深化经济改革,全力推动发展环境新提升
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以要素配置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推进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家综合改革试点,落实国家授权改革清单。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新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科技成果权益分配改革和科技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创新人才薪酬分配改革,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和以知识价值为核心的新资本市场改革等。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股权投资做引导、债权融资做增信、资本市场募资做培育。探索打造中西部科技金融中心。深入开展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国企现代公司治理。健全完善鼓励省属国有企业敢闯敢为机制。持续抓好民营经济“六个一”行动,实施民营企业培优育强行动,主动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各项政策,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强政策和舆论引导,切实落实好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基础制度。加强信用监管和信用核查,推广“湘信贷”,积极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制度,持续开展不当市场干预行为清理整顿,保障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落实“十个坚决”措施,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各地大胆创新体制机制,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构筑发展新优势。持续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建好用好“湘易办”超级服务端。开展涉企“政府承诺、拖欠账款”历史遗留问题清理行动,推行“首违不罚”等柔性执法。纠治部分地方和部门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线审批、执法人员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创新市县、园区营商环境评价。
四、推动科教强省建设,助力开辟创新发展新赛道
推动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6.5%左右。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调整学前教育资源,重点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县域高中建设,增加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楚怡”行动,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推进高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持续改善本科高校办学条件,持续提升本科录取率。力争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稳步提升。推动“双减”走深走实,加强校外培训监管。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集中力量在种业、计算、智能制造、北斗应用、生命健康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力争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4200件左右。持续开展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实施100个“产品创新强基”项目。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全覆盖。发挥好省属国有企业在增加研发投入方面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三区两山两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四大实验室”“四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加快建设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高标准规划建设湘江科学城。推进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体系向区县延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赋权改革试点。清理修订现有创新政策,深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打造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资源、促进创新合作的高端会展平台。强化人才引进培育。深入实施“芙蓉计划”,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工程,围绕人才团队和人才家庭基本单元,营造良好人才生态。打造高层次专家服务基层的常态化平台,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激发区域经济新动能
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落实中部崛起战略,协同推进长江中游三省高质量发展,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和鄂南湘北跨省协作示范区建设。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推动强省会和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全面落实“1+N”政策,持续打造一批长株潭一体化标志性工程。优化调整绿心总体规划,加快推进绿心中央公园建设。加快建设临园、临江两个融城片区和临空、临港两个产业片区。研究制定户籍、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同城化政策。推动长株潭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省内区域联动协调发展。推进岳阳、衡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创新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机制。组织实施好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推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城市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县一策”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实施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加强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实施县以上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攻坚行动,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推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六、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动形成乡村振兴新局面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35万亩、产量600亿斤以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加快省级储备粮统一承储机制改革,加强绿色仓储设施建设。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和示范创建,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强化技能培训、以工代赈,防止规模性返贫。加快振兴乡村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继续实施“中国粮·湖南饭”品牌“六名”培育行动,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支持建设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特色基地,产地型冷链物流集配中心,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深入实施“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加强“四好农村路”及用水、用电、信息等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有序推进产权、户籍、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改革试点,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
七、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着力集聚开放发展新优势
加快构建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为契机,讲好湖南故事。加快建设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和货运集结中心。推动中欧班列扩容提质,打造中欧班列(长沙)集结中心。推进怀化国际陆港建设,打造怀化东盟货运集结中心,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推进自贸试验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办好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加强境外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协调保护境外湘企合法权益。加快建设贸易强省。深入实施外贸主体创新行动,培育引进一批大型生产型外贸企业和供应链平台企业。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家、欧盟为重点,积极开拓新的外贸市场。大力发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建立市场采购风险补偿融资模式,推动市场采购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重点民生商品进口。推动高质量招商引资。落实外资投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争取外资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增加投资和布局新项目,争取落地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强化精准招商,继续实施湘商回归工程,积极争取企业总部落户湖南,推进县域返乡创业。
八、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努力创造共同富裕新成效
促进居民增收。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促进就业提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保障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创响三湘”行动,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帮扶行动。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建设健康湖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启动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推进一批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设。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力争新增执业(助理)医师数4650人左右,持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制定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增加养老床位3万张、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6.5万个左右。推进全民健身项目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全民参保行动,力争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持续提升,有序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提升居民医保补助、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办好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兜牢困难群体保障底线。抓好保供稳价。加强价格分析研判预警监测,做好粮食、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抓好抗疫用品、药品价格监管和干预,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九、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形态
统筹“双碳”和能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1+1+N”政策体系,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确保国能岳阳电厂、衡东气电、五强溪水电站扩机工程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电力稳定供应能力400万千瓦以上。加快“宁电入湘”、益阳电厂、安化抽蓄等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一批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加快油气、储煤等设施建设。推动新粤浙广西支线湖南段建成投产。加强大容量电化学储能、大容量风电和先进输配电等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夏季攻势”,抓实中央环保督察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交办问题整改。深入开展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4+1”工程,持续抓好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锰三角”矿山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做好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全面铺开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保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9%以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无废城市”建设,继续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损害赔偿制度。持续推进岳阳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和郴州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怀化创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同时,按照“十四五”能耗双控和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要求,统筹完成好年度工作任务,推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
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落实安全发展新要求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落实“六个一批”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处置力度。强化政府债务规模控制、预算管理、风险监控等工作,加强对重点市县监管,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市县平台公司清理监管,加快推进平台公司“关停并转”。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强政府性项目决策和立项管理,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持续推进国有“三资”清查处置,盘活资金用于防风险、保民生、稳投资。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用好专项借款,推动并购重组,改善负债状况,阻断房地产风险向金融、社会领域传导。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风险防控,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做好P2P、非法集资等涉众型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科学抓好疫情防控。全面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加强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保护,加强基层防疫能力建设,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范化解其它重点领域风险。推进预警和响应一体化建设,抓实安全生产、森林防火、城市消防、自建房安全、信访维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应对极端气候等各项工作,多措并举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推动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持续下降,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