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执法工作质量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如何提高执法工作质量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交通管理部门作为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净化交通环境、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的重任。交警执法水平的高低,服务能力的强弱、整体形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安队伍、乃至党和政府的形象。近年来,随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广大民警的执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群众对交警部门的满意率越来越高,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认可。然而,在当前执法执勤工作中,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不廉、执法不文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根治,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发生在极个别民警身上,但已经折射出当前执法规范化建设仍存在着思维盲点和行为误区,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了交警队伍良好的形象。执法执勤无小事,如何进一步规范民警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取得崭新的、有实效的突破,从而引领整个队伍建设活动再创新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基层交警部门的执法执勤工作进行说明剖析。
一、当前交警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执法为民思想基础不牢。个别民警缺乏对新时期新形势下,交警部门工作任务和职能定位的基本认知,仍然以“管人者”自居,宗旨意识不强,漠视群众疾苦,伤害群众感情,侵害群众利益,少数民警法制意识淡薄,法律素质不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随意性强,不注重执法效果,“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些方面,是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直接影响队伍风貌的敏感问题。
(二)执法行为不严谨、纪律不严明。少数单位在执法活动中,重处罚、轻教育,重管理、轻服务,重实体、轻程序,便民利民和服务经济建设的措施落实不到位,这些执法中的偏差,虽经反复强调、反复督导,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纠正。更有甚者,不依法履行职责,该作为的不作为,不该作为的乱作为,执法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隐患,如不能立即予以改正,势必会影响执法规范化以至整个队伍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执法长效机制落实不力。内部执法监督还不够力度和深度,还没有真正形成强有力的、科学高效的监督机制;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执法公开等制度在有些单位没有得到认真落实。
二、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执法意识薄弱。个别民警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存在“重处罚、轻教育”、“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偏差,执法观念陈旧,未能把握当下的时代精神,有特权思想,缺乏对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的钻研精神,导致在执法中理解把握法律不准,运用法律时带有片面性、主观性和随意性,造成执法偏差。
(二)业务水平不高。在交通法规日益完善和人民群众对公安交警部门执法行为的要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个别民警不注重自身业务和文化学习,个人业务素质不能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司法解释不了解、不熟悉,仅凭个人经验执法办案,执法工作中容易出现适用法律错漏等问题。
(三)警力严重不足的瓶颈制约。当前,交警各部门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在开展各项秩序整治活动、处理大量业务工作的同时,民警还承担着夜间巡逻的繁重任务,日均加班5-6个小时。由于长期得不到充足的休息,民警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压力,这也是影响执法活动的质量、造成了执法不规范的原因。
三、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切实提高执法工作质量
(一)端正执法思想,树立宗旨意识。一是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在思想上打牢执法为民的根基,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并注重在日常的交通管理和执法办案中倾听群众呼声,感受群众艰辛,了解群众愿望,真正把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保护人民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二是进一步加强民警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民警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民警在执法过程中要耐心、细致,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教育与处罚的关系,通过纠正交通违法真正达到提高群众交通法律意识的目的。三是组织民警围绕强化法制观念、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纠正执法不公等内容开展学习,使民警在路面执勤纠正违法行为中,做到运用法律准确,执行程序合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使执法工作做到法制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不做伤害群众切身利益和感情的事情,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建立和完善执法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执法工作领导责任机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分工负责制,对执法工作出了问题要追究分管领导、执法单位领导和审核把关签字领导的责任;二是建立执法目标责任制,严格兑现奖惩,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实行严考细评,真正把执法质量优劣与执法单位和执法民警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挂钩,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对执法质量不高,执法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单位主要领导要坚决予以调整,对不适应做执法工作的民警要坚决调离执法岗位;三是推行案件承办责任制。按照案件分工管辖原则,明确谁是案件的主办人和承办人,实行一跟到底的责任制,奖惩落实、兑现个人。
(三)严格规范执勤执法活动。一要建立健全完善规章制度,针对地区实际情况,在适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执法工作程序,使执法工作各个环节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用规章制度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二要根据“三基”工程建设要求,建立健全法制员制度、值日警官制度和民警个人执法档案,规范各类档案文书,统一档案样式,强化队伍管理;三要推行警务公开,设立警务公开栏,公布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办事指南,进一步开展阳光执法,使执法工作公开化,确保民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推动交警执法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四)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一要抓好政策理论学习,用先进的理论,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引导民警牢固树立现代执法观念,倡导效果化执法,服务化执法,人性化执法,透明化执法,程序化执法,质量化执法的新理念;二要抓好法制教育,提高全民体民警的法制意识和执法能力。坚决反对各种特权思想,克服各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随意执法、执法违法的现象;三要切实为一线执法民警创造学习的条件,举办常用法律知识培训班,加大对基层执法单位法制员的培训力度,实行轮换学习,学习结束进行闭卷考试,考试不合格取消其执法权,采取待岗,扣发津贴等强有力措施,提高学习效果;四要加强法制民警自身业务能力培训。进一步加强本单位民警自身的能力培训,使每名法制民警都成为业务能力一流的骨干,以便更好地为基层服务。
(五)加大执法执纪监督力度。一要拓宽执法监督视野。我们要大胆地拓宽监督视野,将各执法单位的执法决策、方案、日常执法活动、民警执法意识、执法规章制度等诸多工作的情况,纳入监督视野,便于了解掌握各执法部门的总体执法状况。二要完善执法监督环节。执法监督要贯穿于执法行为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实现执法监督由单环节的局部性监督向各环节的全程式监督转变,彻底增强执法行为的公正性。三要扩大监督内容。要注意从监督执行法律、法规,遵纪守法,民警履行法定职责,保障并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诸多方面并举,把监督内容由单方面向全方面推进,由局部扩大到整体,保证执法监督工作始终高质量地开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微信 ![]() |
手机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