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来湖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 |
||
6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走进岳阳市君山区柳林洲镇新洲村,了解村民抗旱情况。
在村民的棉苗地里,温家宝总理舀起一勺水,缓缓注入棉苗地。
三湘大地,正遭受持续的、大面积的严重旱灾。 春夏连旱,众多中小河流断流,部分水库干涸,农作物干渴缺水……全省14个市州不同程度受灾,5月31日旱情最严重时,70%的国土面积受旱,118万人、5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在我省抗击旱灾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带着对湖南人民的深情厚意,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一道,专程到湖南慰问干部群众,实地察看灾情,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6月2日至3日,温家宝总理一行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的陪同下,深入湖南旱情最严重的环洞庭湖区岳阳、益阳、常德等地,到田间地头察灾情,入农户家中听民声。 一声声亲切问候,一句句叮咛鼓励,使灾区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湖南人民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定能战胜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 “旱情连着北京,连着中南海。我们的心和大家一样,非常焦急。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大自然灾害!” 湖南的旱情牵动着中南海。 6月2日下午3时30分,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一行飞抵黄花机场后,立即转乘高铁赶赴岳阳,了解东洞庭湖干旱情况。 站在洞庭湖大桥,温家宝总理神情凝重。 一眼望去,“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的洞庭湖,已难现往日气势。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是东洞庭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封闭管理区,3万亩湿地干枯了2.2万亩,干旱导致洞庭湖部分湖底持续开裂25天。 温家宝总理走下湖堤,蹲下身子,看着湖底拳头大的裂缝和大量已经死亡、枯干的河蚌和鱼苗,眉头紧锁,当即要求相关部门着手研究洞庭湖生态恢复问题。 温家宝总理对受灾的村民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湖南的旱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力支持湖南抗旱。大家要坚定抗旱保丰收的信心,努力做到重旱地区少减产、轻旱地区保稳产、无旱地区多增产。 一路风尘仆仆,温家宝总理始终和受灾群众在一起,一起取水浇苗,一起想办法出主意,一起算经济账。总理勉励大家,要早稻减产晚稻补、主业不足副业补,力争收入不减少,生活质量不下降。 来到华容县新河乡前进村村民孙显阳棉花蔬菜套种的田地里,温家宝总理弯下腰,察看豆角和棉苗生长情况。由于干旱少雨,豆角叶色枯黄,棉苗也很矮小,叶子耷拉着。 “往年这个时候,棉花苗有膝盖高,快现蕾了,豆角也已经上市出售。”尽管受灾严重,但孙显阳信心十足地告诉总理:“今年的旱灾会使一亩地收入减少4成,但现在抗旱保住棉苗,秋冬再种一季蔬菜,相信今年收入有保障。” 看到灾区群众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温家宝总理高兴地笑了。 “总理好!总理辛苦了!”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总理到来的消息已传遍整个村落,村民们纷纷从田间地头赶了过来。 温家宝总理走过去和村民们亲切交谈。总理深情地说:“大旱之年,我们来看望大家。这场大旱给乡亲们带来了困难,让大家吃苦了。” 总理的话语,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乡亲们。 “旱情连着北京,连着中南海。”温家宝总理说:“我几乎每年都要到湖南来,但汛期来,每次都是防汛,今年来是抗旱。洞庭湖见底了,田里缺水,庄稼干了。我们的心和大家一样,非常焦急。但是,我看到大家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我又充满了信心。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大自然灾害!” 温家宝总理大声地问:“我有信心。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田野上空回荡着洪亮的声音。 “湖南人民是勇敢的,有股奋斗精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创造出了许多好经验。等战胜了困难,我再来感谢大家。” 面对严重旱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学部署,积极组织发动灾区广大干部群众,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抗旱。灾区干部群众不等不靠、迅速行动,最大限度减少了旱灾损失。 “湖南人民是勇敢的,有股奋斗精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一路感受湖区广大干部群众迎战大旱的昂扬斗志,温家宝总理动情地说。 在岳阳市君山区柳林洲镇新洲村,当地干部告诉温总理,为应对旱情,他们总结了“找、保、调”的三字经验。找水,找天要、找地下要、找长江和洞庭湖要;保,保水保苗,保沟渠疏浚净化;调,调节水情、调整种植结构。 “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出现人畜饮水困难,没有一起水情纠纷,没有因为干旱造成重大损失。” 温家宝总理赞许道:“这是群众面对困难,用奋斗精神创造出来的好经验。” 来到一口新打的机井旁,温家宝总理和乡亲们一起动手,打上一桶水,与村民们一道浇灌起来。 大旱面前,各级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一起共度难关。镇干部张学军介绍,今年旱情一露头,镇上所有干部就下到了各个村里,开展打井、应急抽水、送水等抗旱服务。温家宝总理勉励基层干部跟群众交朋友,服好务。 来到华容县新河乡前进村,温家宝总理在一片薄膜覆盖的棉花地边停住了脚步。这是当地群众想出的好办法,将棉苗根部用一层薄膜覆盖住,可以有效涵水保水。 “棉苗能保下来吗?”温家宝关切地问。 “没问题,保得住。” 当地负责人介绍,为保水保苗,他们主要采取了引水、提灌、增雨、取井、保水、节水六项措施。温家宝总理点点头说:“这六点很重要,是当前抗旱的好措施好办法。大旱之年,人们更能切身体会到水的重要、水的珍贵。我们要特别重视节水,让节水成为全民意识。” 为了节水,乡亲们在田间挖了不少水窝子,用来积蓄地表水。温家宝总理走到一个水窝子前,发现水窝子里已经蓄了不少水。村民告诉总理,大旱之后,村民们连洗脸水、洗脚水都挑到这里来,以增加灌溉用水。 站在群众中,温家宝总理说,现在最大的困难是缺水,最宝贵的是水。要想方设法增加水源,节约用水,保障群众饮水,保障合理灌溉。气象预报显示,最近可能会下一场雨,但一场雨不能解决严重干旱问题和洞庭湖生态问题。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外部条件上,要做最困难的准备,尽最大努力,力争今年农业不减产不减收,群众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温家宝总理饱含深情地说,“等战胜了困难,我再来感谢大家。”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全力以赴、科学抗旱。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 一路走来,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抗旱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抗旱作为当前中心工作,全力以赴、科学抗旱。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 常德市安乡县安全乡虎渡河全长140.5公里,现在水量很少,已多处断流。 6月3日上午,温家宝总理来到这里,站在虎渡河堤岸上,望着干涸的河面,良久未语。 当地水利部门的同志告诉总理,虎渡河今年断流时间可能会更长,直接影响安乡县境内15万亩良田灌溉。 在受灾严重的南县浪拔湖镇红堰湖村,温家宝总理与乡亲们围坐一起亲切交谈,听取大家对加大水利设施建设、缓解旱情的建议。 村民向总理反映,现在洞庭湖水位比过去低了很多,浇地只能用井水。大家说,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多修塘坝,庄稼才能旱涝保收。 “就按你们的意见办。”温家宝总理说。 温家宝总理指出,洞庭湖区用井水浇地不是长久之计,地下水越用越少,生态会受到破坏。大旱之年,我们更切身感受到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湖南本来不缺水,但这场大旱提醒我们,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放松。湖南水电比重占43%,水稻产量居全国第一,这些都离不开水。往年这个时候湖南要防汛,今年却要抗旱,这种变化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过去,洞庭湖和长江相互补充。现在,这种江湖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要深入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为科学抗旱提供决策依据。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洞庭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多修山塘、水坝、水库,提高湖区抗旱防涝能力,为粮食丰收提供保障。 温家宝总理强调,抗旱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像一盘棋,走活了抗旱这步棋,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将起到关键作用。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抗旱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中央各部委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及时下拨资金、物资,支持地方抗旱工作,帮助群众渡过难关。各级党委政府要全力投入抗旱工作,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想方设法增加水源、节约用水,保障人畜饮水安全,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各级干部和科技人员要深入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一起想办法、一起并肩战斗,搞好服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要鼓励支持农民外出务工,多渠道增加收入,全力保障群众生活。 周强代表湖南省委、省政府表示,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这次来湘指导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扬湖南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全力投入抗旱工作,全力打好这场硬仗。 随同温家宝总理来湘指导抗旱救灾工作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谢旭人、韩长赋、谢伏瞻、丘小雄、项兆伦、丁学东、穆虹、刘宁、田学斌、郑国光、李润田等。陪同的省领导还有:杨泰波、徐明华。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微信 ![]() |
手机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