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县妇联打造妇女儿童“温暖之家”工作纪实

来源: 华容县政府日期:2010-11-15 10:51
字体: 【 浏览量:1

        编者按: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民外出打工的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它不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据了解,目前我市华容县约有6000多名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面临着如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等方面的问题,他们需要社会、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代理家长、爱心人士、教师的关爱来弥补孩子亲情的缺失。
    留守儿童在华容县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华容县妇联和社会各界,通过开展大量工作,对“留守儿童”倾注了极大的关爱——

    关爱孩子 让残缺的爱完美
    “我家住在深山窝,父母都是打工族,一年到头见不了一两面,其余的日子都是我管我……”这是记者在网上看到的一位留守儿童编写的一首歌。不少留守儿童都很懂事,帮家里干活,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但谁又能体会到他们内心的渴望和心酸呢?
    留守儿童指的是年龄在18周岁以下,父母均连续外出工作数月、或全年累计在外六个月以上的在家儿童。华容县妇联主席廖爱华告诉本报记者,这些留守儿童不仅仅是寂寞,有长期的亲情缺失引发的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还有家庭教育和约束的缺失导致行为、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偏差。“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我们妇联这几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通过实施‘家庭教育工程’,不断探索建立家庭教育网络,完善关爱留守儿童机制。”廖爱华认为,这些留守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起来,亲情的缺失,家庭的缺位,让他们瘦弱的身体和娇弱的心理过早的承载了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负重。为弥补这些孩子缺失的亲情,缺位的爱,妇联通过积极组织活动,发出倡议,爱心捐赠等方式,为这些孩子撑起了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蓝天。
    早在2005年,华容县妇联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指导全县家庭教育工作。2008年,该县下发了《华容县创建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了家庭教育工作责任。现在,华容县“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已经逐渐成为动员组织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及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载体,在确保留守儿童平等、健康、活泼、快乐、茁壮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温情机制 让失去的亲情回归
    “爸爸,我好想你。”就读于华容县万庾中学的吴莎在她的日记本上把这句话写了一遍又一遍。和其他留守孩子不同,她的父亲已去世,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病,长期寄住在外婆家,家庭非常贫困,长年缺少父母的爱。“有很多看似外表坚强的孩子,一说到爸爸妈妈,眼泪就会不自觉地掉下来。”廖爱华谈起探访过的留守儿童印象难忘,“有的孩子只能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由于隔代原因,他们之间的交流非常局限,爷爷奶奶往往只关注孩子的生活问题,无心留意他们的心理动向。”
    吴莎由于家庭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经常沉默寡语,学习成绩上不去,情况令人担忧。
    通过各方面的工作和沟通,该校的吴利民老师主动担任了她的代理家长。
    担任代理家长后,吴老师主动找她谈心,经常帮助她补课,平常双休时间经常将吴莎接到家里补课,改善生活,从生活、经济、心理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吴莎俨然成了她的第二个女儿。
    在吴老师的精心帮助下,吴莎获得了久违的母爱,现在吴莎性格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在吴莎的心目中吴老师就是她的妈妈。吴利民也真正尽到了一位代理家长的责任,在她的影响下,万庾中学留守学生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缺少照顾、缺少保护,缺少亲情、缺少关怀和指导,是留守儿童教育长期面临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容县妇联创新推行并不断完善的代理家长制度,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注入了脉脉温情。据介绍,代理家长来自社会各界,他们通过经常性地探望留守儿童,或将孩子接到家中,关心生活,辅导功课,让留守儿童也能得到家庭的关爱,家长的指引。“家庭教育是家庭的重要职能,社会上的关爱行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应对了留守儿童的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代理家长的定位除了亲情关怀外,也是做孩子身边的一个大朋友,最重要的是聆听孩子的心声,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尽可能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廖爱华介绍。她同时也指出,父母要关注儿童的心理活动,多回家与孩子团聚,应提供电话、通讯地址以方便与孩子通话通信。

    完善举措 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2010年5月27日,随着一阵热闹的鞭炮声,华容县新苗幼儿园家长学校正式挂牌成立了。这所学校成立后,定期邀请专家授课,为广大家长朋友解决他们在育儿过程中的苦恼和困难,不但解决了城镇3岁以下儿童家长受教育难的问题,同时也成为解决街道、社区散居儿童家庭教育工作薄弱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填补了华容县社区散居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的空白。
    “这简直是为我们量身订制的讲座啊,有专家辅导,回家教育孩子,错不了!”近日,在听完由妇联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后,来自华容县插旗镇的宋大元感叹道,“这已经是我听的第三堂课了,对我教育孩子真是非常有帮助。”
    几年来,华容县妇联配合教育部门加强了对家长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全县共建各类家长学校145所,其中国家级示范家长学校1所,省级3所,市级6所;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80多场,受教育人数达2万多人次;在全县开展“亲子互动、创建学习型家庭”和“农村儿童家庭教育探究”的课题研究活动;连续4年在全县开展“示范家长学校”创建活动。这些举措,都扎扎实实推动了华容县家庭教育工作的进步,为留守孩子的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帮助。
    通过妇联、教育局、关工委等部门齐抓共管,使华容县的家长学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9年,华容县被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湖南卫视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该县家庭教育的经验。
    除了家庭教育,华容县妇联还实施了“春蕾计划”和多次组织爱心捐赠活动,帮助失学女童和困难留守儿童。近五年来,华容县妇联筹集资金近30万元,辅助政府解决贫困家庭女童及留守儿童就学、生活等方面实际困难,使50多名女孩免遭失学之苦。同时,妇联还开展十万家庭学文明礼仪活动,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先期完成家庭代表的礼仪知识培训,并以点代面,引领全县家庭积极投身学文明礼仪活动,让文明礼仪知识进家庭、进社区、进乡镇、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成长的第一环境。

    创先争优 打造“温暖之家”
    华容县妇联是个精干高效的团队,近年来,她们立足本职工作,做深、做细、做活“家庭、维权、服务、新农村建设”四篇文章,为全县妇女事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在她们的努力下,妇联的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被评为全国妇联系统“四五”普法先进集体;近年来多次被市妇联评为先进单位、被县委评定为一类班子。
    华容县妇联广泛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创建活动。目前全县共有女科技示范户180名,创建了30个县级巾帼文明岗、8个市级巾帼文明岗、2个省级巾帼文明岗,巾帼创业标兵不断涌现。妇联还联合劳动就业局等单位搞好下岗女工的就业培训工作,积极引导、提高她们谋求新生活的能力;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媒介对农村妇女进行培训,使她们了解科技知识,农产品市场信息,外出务工技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妇女的科技水平和信息致富本领。几年来,全县有2300多名妇女摆脱贫困奔小康。
    她们始终把“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作为和谐华容建设的有效载体。五年来,共有556名妇女和78个集体荣获县以上各类先进荣誉称号,2010年,该县被评为第七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基层协调组织先进县。她们还启动了扶持贫困母亲志愿者“5522”工程。四年来共招募志愿者400名,扶持特困母亲400名。
    此外,妇联通过加强与政法部门的协调,加大了对侵害妇女儿童权益重大案件的督办力度,并及时调解处理纠纷案件,帮助妇女树立维权意识。五年来,共接待处理来信来访1389(人)次,县“110”为反家庭暴力救助出警150次,处理重大残害妇女案件37件,有力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她们还关注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建立健全妇女人才信息库,定期向县委汇报女干部情况,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向社会推介、宣传优秀妇女干部。
    现在的华容县妇联,正与时俱进地推进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为妇女儿童发展与维权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努力办好妇女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实事,使妇女对妇联工作真心欢迎、真诚参与、真正受益,使妇联真正成为广大妇女儿童的“温暖之家”。本报记者 张紫汀 刘敏文 实习生 吴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手机APP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