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伟人足迹,树家国情怀
——侨联环城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促进学生深刻领悟红色文化内涵,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树立远大志向,4月19日,侨联环城学校初中部以湖南的红色人文为载体、以“伟人成长路· 助力少年梦”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顺利揭开序幕。
本次活动为期两天。活动第一站,首先,同学们来到向往已久的湖南大学,在校园徜徉,看到来往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怀抱着书本三五成群,或边走边辩论,或坐在长椅上低声朗读,或是伏在膝头奋笔疾书,那份专注和自信叫同学们神往,是啊,这是许多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是培养栋梁之材的摇篮,谁能不向往,青年毛泽东就在这里留下了求学的坚实足迹。随后,大家参观了我国著名“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惟楚有才,於斯为盛”这副名联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书院讲堂所悬‘道南正脉’匾额,显示着我们湖湘文化所代表的儒学正统”,导游的话又引发了同学们溯源湖湘文化的兴趣。意犹未尽地离开岳麓书院,大家来到风景秀丽的橘子洲头,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此时的橘子洲头美艳不可方物。但此时同学们最为关注和愤慨的是橘子洲头屈辱的过去:1904年,橘子洲头修建了一个“万国球坪”,专供在长的外国人休闲娱乐,嚣张的洋人不仅在这里肆意取乐,还挂起“华人与犬勿入”的牌子,公然侮辱中国人。弱国无外交,当时人们只有忍气吞声。想当年,32岁的毛泽东伫立橘子洲头,凝望着北流的湘江,一定也正是想起那段屈辱的历史,并联系当时的革命形势,挥笔写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是在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总有一天站起来富起来,再也不会忍受到这种奇耻大辱!同学们驻足于此,面对眼前青年毛泽东的雕像,崇敬的心情无以言表。他们反复吟诵着《沁园春·长沙》,有的若有所思,有的迫不及待在研学手册上疾笔书写。
第二站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来到了革命领袖毛主席出生和成长的地方:韶山。这里依山傍水,环境清雅。师生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毛主席故居和东山书院。东山书院是毛主席青少年时期革命思想萌芽启蒙地,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书院被四季吐翠的大树环抱着,周围一泓碧池倒影着绿树青瓦、蓝天白云,正是读书的好去处。不仅如此,据导游介绍,东山书院以革故鼎新、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在当时众多的学院中脱颖而出,少年毛泽东正是在这所学院良好学风的熏陶感染下发愤苦读,获得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初步萌发了胸怀天下的意识。“毛主席真了不起,很早就树立了人生目标!”同学们纷纷赞叹。见此情景,带队的研学老师循循善诱:“鸟贵有翼,人贵有志,有目标有志向的人生才会有方向啊!”大家信服地纷纷点头。随后,在毛泽东铜像广场进行的承志仪式上,同学们一边瞻仰毛主席铜像,一边用歌声唱出内心的敬意和爱国的热情: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两天的旅程在同学们的依依不舍中圆满结束了,大家都感觉收获满满。1907班涂靖祺同学动情地说:“本次研学活动通过重走毛主席足迹,体验老一辈革命家的成长过程,我觉得我们青少年不仅要认真读书,还要学会思考,把个人命运和家国命运结合起来,从小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这样我们的民族复兴梦就一定能实现!”(通讯员 刘朝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