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6383647Q/2021-1851081
  • 发布机构:新河乡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 生成日期:2021-08-23
  • 公开日期:2021-08-23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新河乡2021年度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新河乡   2021-08-23 08:54
浏览量:1 | | | |

新河乡2021年度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实施方案

 

    为净化产地生态环境,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杜绝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造成的第二次污染和农药中毒事故发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华容县涉农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我乡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涉农生态环境整治任务工作,建立由政府、企业、农户、社会共同参与的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和“使用者收集、分类处理、政府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二、目标任务

 通过努力,以农业村为主全乡创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9个;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牵头创建农药包装废弃物乡归集点1个;根据农膜使用情况,结合农药包装废弃物乡归集点建立农膜集中归集点1个;社区、居委会回收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根据就近原则交至乡归集点或就近的村场回收点;通过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置工作,逐步提高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力争年内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量6吨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回收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并初步建立废旧农膜捡拾、收购的运作体系,提高农业生产者生态环保意识,杜绝乱丢乱弃农药包装废弃物现象,农田和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三、重点工作

    1、抓好回收队伍和网点建设。全乡建9个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村级回收点(100平米以上),1个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乡级归集点(150平米以上);乡归集点、村级回收点按照要求建立公示牌、相关制度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台账;配置灭火器、防毒面具、工作服、手套等消防设备;收集的废弃物用白色蛇皮袋包装,蛇皮袋上印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专用袋”;按玻璃瓶存放处、塑料瓶存放处、铝箔袋存放处包装分类存放,并在存放处张贴“有毒有害物质存放”标签标识。乡废旧农膜归集点与农药包装废弃物乡归集点合并共用。每个村确定一名回收管理运输员,逐步建立“村收集、乡集中、企业回收处理”的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回收模式。

    2、坚持全面回收。各村安排村级保洁员对辖区内散落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清理回收并交村级回收点;引导发动农膜使用者收集所属地块废旧农膜并上交村级回收点或乡归集点;村回收管理运输员将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集中收集,并运输至乡归集点,乡归集点收集的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达到一定量时及时与第三方环保处置公司衔接,做到及时无害化处理。

 3、坚持完善机制,长效治理。积极落实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回收制度,突出村级主体责任,实行区域包干。按照每半个月一次对村级回收点回收量进行调度,达到一定回收量时组织转运车辆对收集的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进行转运至乡归集点;乡归集点、村级回收点应建立台账记录收集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时间、数量、种类、回收者、去向、处置方式、处置数量等信息;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创新,大力推广厚度大于0.01毫米,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08毫米的农膜,降低废旧农膜的捡拾难度;逐步建立起“网点保回收率、监管保捡拾率”的“双保”工作机制,形成农户积极捡拾、网点应收尽收的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回收体系。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做好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回收工作,成立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乡环境整治办公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回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由蔡武华同志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回收统筹、协调、考核等工作,各村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各村书记为组长,其余村干部为成员,具体抓好该项工作的落实。

 2、强化宣传发动。坚持政府主导、乡村联动,通过召开乡村动员会、业务培训会、印发宣传单、张贴标语等方式,利用“村村响”广播、微信、短信等媒体,加强对农药包装废弃物乱丢乱弃危害性和安全处理重要性的宣传;加强对回收员、种植大户、农药使用大户、农膜使用大户培训,宣传安全合理使用农药;提倡绿色防控,从源头上控制农药包装废弃物数量提高农药使用者的环保意识,自觉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等,通过宣传培训,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的良好工作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