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09-26
华容县教育体育事业“十四五”规划
来源:红网华容站   2021-10-27 16:42
浏览量:1 | | | |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5所,其中幼儿园94所,附设幼儿班32个,小学85所,初中28所,高中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高中1所。全县共在校学生72251人,其中学前教育15646人,小学30928人,初中14522人,高中8008人,特殊教育205人,职业高中2942人。全县共有教职工6348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工1398人,小学教职工1846人,初中教职工1976人,高中教职工918人,特殊教育教职工25人,职业高中185人。全县学校占地面积3311363平方米,其中幼儿园189923平方米,小学1309153平方米,初中973940平方米,高中638764平方米,特殊教育学校58183平方米,职业高中1414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55018平方米,其中幼儿园105310平方米,小学312137平方米,初中328602平方米,高中225974平方米,特殊教育学校10336平方米,职业高中72659平方米。

(二)教育发展情况

1.教育发展优先规划。一是专题议教。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年定期议教2次以上,研究解决学前教育发展、教育债务置换、城区教育布局调整、阳光招生、校车安全等问题,并形成专题会议纪要,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二是规划引领。先后出台了《华容县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华容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规划》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统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三是强化考核。将教育工作纳入全县乡镇和部门单位年度绩效评估考核范畴,考核结果作为乡镇和部门单位评先评优、主要领导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2.教育投入逐年加大。一是稳步增加财政投入。做到“三个优先”“三个确保”,即预算优先、拨付优先、追加优先,确保教师工资足额拨付到位,确保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确保及时足额下拨专用经费。二是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按照“两个不低于”(不低于本县公务员、不低于兄弟县市)的标准,教师绩效工资从人平1.3万元增长到人平2.6万元;为农村学校教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和边远补助,安排专项经费组织教师每两年免费体检一次,严格按政策为教师足额缴纳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五险两金”。三是全面化解学校债务。在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1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818.23万元债务化解和县一中等5所高中学校24247万元债务置换。

3.教育环境全面优化。一是部门合力大。坚持执行教育检查准入制,除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党委政府统一布置的环保、安全检查外,其他单位不得随意进入学校检查。二是校园安全实。认真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成立了全县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全覆盖、无缝隙的安全防范体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全力提高校园安全“三防”水平,华容县成功立项为湖南省“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县市区”创建单位。三是表彰奖励重。坚持教师表彰奖励制度,近三年县委、县政府共表彰奖励最美乡村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400多人,发放奖金350多万元。

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教育投入总体不足。尽管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但受县情制约,教育发展保障水平仍然偏低。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教育投入依靠财政的局面没有实质性改变。二是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虽然已通过国家级验收,但县域内办学差距依然较大,能上学和上好学之间、城乡之间、培养人才和社会需求之间各种不平衡较为明显,城区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无法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三是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呈现老龄化趋势,教师退休数量逐年加大,且教师学科结构不尽合理。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以提高教育治理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线,坚持系统谋划,深入分析未来五年经济社会与教育体育发展形势,科学确定“十四五”时期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协调一致、分步推进。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找准教体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针对性提出重大任务、重点工程和重要举措,力求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持改革创新,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创新教育服务和人才培养方式,激发教育活力,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发展目标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两个“两手抓”,即坚持抓牢校园安全与教育教学质量两条主线,坚持抓实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快乐工作“两个快乐”计划;着力“三个构建”,即构建更具健康的教育生态,更具活力的教师队伍,更具竞争力的教育质量;实施“四个行动”,即实施教学常规夯实行动,优化教师队伍行动,教育资源提质整合行动,教育管理全面规范行动;统筹推进“五大发展”,即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普及发展,职业教育优质发展,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实现全县教育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四、重点任务

1.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建立一批“常规管理示范校”。推动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建立以落实新课程标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质量评价机制。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建好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抓好学校特色建设,努力创建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提高学校办学品位。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创新,抓实高效课堂建设。积极对接高考改革,深入研究高考综合改革精神,确保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高考评价全市先进,学考、中考全市领先。

2.普惠发展学前教育。一是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2021-2026年,我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5%以上,公办园占比达50%以上。二是积极扩充普惠性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园,新建棚户区改造幼儿园、东山镇第一幼儿园、第三幼儿园、插旗镇中心幼儿园等城镇幼儿园,在城区另外建设2-3所小区配套幼儿园,调优乡镇中心园存量资源,支持部分村小办附属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三是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公办园编制,招聘引进专业教师200人;加强师资培训,每年培训教师1000人次。四是深入推进常规管理工作。开展学前教育教研工作,在区角活动、班级主题环境创设、幼儿立志教育、幼儿劳动教育等领域进行探索,以教研促保教水平提高;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学前教育专项督导机制。

3.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一是加大办学条件改善力度。改造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均衡配置学校校舍、设备、图书等各项资源。实现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求、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级小学和教学点能够基本正常运转等“四个基本”;新建一所城区小学和一所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改扩建城兴小学、城关中心小学,重点抓实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改扩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实现“班班通”。二是保障特殊群体入学需要。提高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水平,健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随班就读”制度,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完善控辍保学机制,确保全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8%以上。三是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稳步推进“校联体”建设,实施“城带乡,全覆盖”的帮扶措施,确保城乡教师配置合理优化。

4.普及发展高中教育。加强教育科研、教育改革研究,科学备考,抓好优质生源建设,培训优质师资,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应对新高考,加强“走班制”“分层教学”管理研究。充分发挥县一中的辐射引领作用,整体提升全县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优化高中资源配置,调整优质生源分配结构。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助推高中教育跨越发展,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依托,办好师大附属田家湖学校。

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是稳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到2021年,职业中专年招生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建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基本相当,初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框架。二是打造重点专业建设工程。成立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合理调整学校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构建与县域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群体。重点建设我县职校服装专业,以“培育发展电子电源等战略性新型产业”行业产值到2025年达20亿元以上为目标,调整建设我县职校电子电商专业。配合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升级,积极探索开展园区和职校的定向委托培养行动。三是打造重点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发挥企业设备、场地、技术优势,推动校企双方深度合作,打造一批符合生产岗位训练要求的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四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行专业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到2023年,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75%以上,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5%以上,力争“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5%以上。五是打造技能人才质量提升工程。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六是打造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职业中专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建成支撑师生员工自主学习和科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

6.加快发展体育事业。以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核心,丰富体育服务产品,增强体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形成体育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营造浓厚全民健身氛围。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全民体质监测体系。加强对各类体育社团的指导、管理、培育和扶持,加大单项体育类协会建设力度。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为群众科学健身提供人才保障。二是加快公共体育设施供给。加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有体育设施利用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加快城区室外篮球场的建设力度,在东山水库、华一水库、东湖湿地公园建设徒步走道,满足群众健身需要。鼓励和引导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增加公共体育设施有效供给,确保重点镇、中心村和聚居点体育基础设施全域覆盖。三是广泛开展各类健身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好“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体彩杯”篮球赛等大型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大力发展跆拳道、田径、球类运动等体育项目,不断提升竞技水平。分类分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创新开展全民徒步走等有华容特色、接地气、参与面广的品牌赛事。积极承办和引进国家及省市高水平、高规格的体育赛事,进一步促进我县体育产业化发展。四是全面加强学校体育运动。配齐配足专业教师,严格按课程标准上好体育课,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不少于1小时。大力推动校园足球运动,到2025年底,建设足球特色学校(  )所。科学规划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不断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7.稳步发展特殊教育。努力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加强特殊教育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全纳教育、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确保全县适龄视力、听力、智力等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

8.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切实加强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严格实行民办教育办学许可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办学年检制度,依法取缔未经批准的民办学校(幼儿园)。规范民办学校(幼儿园)办学管理,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完成田家湖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建设。

9.统筹发展家庭教育。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各中小学校通过家庭教育讲座、经验交流、设立咨询室、开展亲子互动、利用家校平台加强家校联系等活动提高家长素质,提升家长学校办学水平。每年创建1—2所省、市级示范家长学校。

五、保障措施

(一)优先保证教育投入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逐年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将教师绩效工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按政策规定纳入财政预算。积极落实国家和省教育项目配套资金。在严格制止学校债务新增的基础上,逐步化解教育债务。

2.完善经费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经费保障水平。非义务教育实行财政投入、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努力提高普通高中财政投入水平。及时、足额拨付国家、省级下拨的教育专项经费。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

3.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加强对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的监督检查与审计,坚决查处截留、挪用、挤占、调控教育经费和学校资源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经费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二)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1.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健全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及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舆论环境。

2.持续提升依法治教水平。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理念,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学校管理法制化水平。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维护学校、师生合法权益。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做好“护校安园”“三校两食”工作。落实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保障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做好校方责任保险和学生平安保险工作,完善校园学生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增强学校风险防范意识。做好教育阳光服务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着力解决好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教体系统和谐稳定。

(三)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1.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吸引社会资金办教育,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扶持薄弱学校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优质学校举办分校或合作办学,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均衡发展。

2.完善教育管理体制。适应乡镇区划调整和城镇化建设需要,合理调整教育布局,适当合并乡镇教育管理机构,探索初中区域性集中。以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推进政府向学校放权,明确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3.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适应时代需要,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探索建立符合教育特点的学校管理、干部人事管理等配套制度,吸引有管理专长的优秀教师从事学校教育、管理工作。

4.构建学校卫生防控工作体系。加大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推进工作力度,构建卫健与教育有机结合的防控模式,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学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进一步完善卫生防控应急预警机制,有效提高学校公共卫生防疫能力。

(四)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

1.建立教师补充机制。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采取“订单式”培养、“定向式”培训、“引进式”吸收等模式,做好定向委培师范生毕业安置工作,建立录用招聘教师公开、公平、公正的常态化补充机制。依据人事管理规定,适时做好教师退岗补员工作。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系列活动,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格师德考核,突出师德激励,强化师德监督,规范师德惩处,将师德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和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3.强化教师培训。建立教师培养培训长效机制,根据教学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引进、点单、订单、定向式培训,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将培训学分管理工作和结果使用落到实处。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在全县教育教学中的辐射作用。

4.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均衡教师配置,保持乡镇优秀教师相对稳定。进一步深化干部任用、教师聘任、人才流动和分配制度等方面改革,健全充满活力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干部考核、监督机制,加强教育行政干部任期管理。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和人事聘用制度。

5.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实施教师幸福提升工程,稳步提高教师待遇,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全面实行教师健康体检。改善教师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加快学校公租房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业余文体活动,提高教师幸福指数。重视和关心离退休教师,定期表彰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长期在农村边远学校工作的教师,并在工资、职务聘任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

(五)提高教育信息技术水平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以教育信息化网络环境和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以优质高效的网络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为重点,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研究,建立完整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价与激励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科研、德育管理、生活服务等模式的转型,全面打造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升级版。改进学生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加强教育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

1.加强教体系统党建工作。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党务、政务、校务公开。

2.强化督学责任区建设。落实国家《教育督导条例》,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按照“学段划分、专兼结合、在线管理、依法督学、提质促优”的思路,创新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认真做好教育督导工作,完善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整改制度,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3.建立健全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学校后勤配套设施标准化水平,改善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学校食堂、商店从“经营性”“盈利性”向“服务性”“公益性”转变。加强学校消费市场体系的规范管理工作,着力推进校园连锁商店,有效保证食品质量,规避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风险和劳务纠纷。加强后勤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4.着力抓好勤工俭学工作。扎实抓好农村学校“菜篮子工程”建设,推进农村中小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作,积极开展“省级农村学校示范性劳动实践场所”创建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