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习生的眼里,华容县广播电视台原来是这样的

来源: 今日华容日期:2017-08-09 16:08
字体: 【 浏览量:1
 
 
 
 

实习生罗莱琬

眼里的华容县广播电视台  

 

  我叫罗莱琬,是四川音乐学院影视编导专业的一名学生。结束完大一生活,我不想暑假一直窝在家里闲着,于是,7月12日,我来到了华容县广播电视台实习。喜欢挑战的我,选择了最繁忙的全媒体中心新闻采访部锻炼。

 

 

  短短三周半的时间里,我有了很多新的体验。虽然不是新闻专业出身,但我从小喜欢关注新闻,所以记者行业对我而言,似乎并不陌生。但同时,也正是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实习过程中难免有些生疏,“技到用时方恨少”呐!

 
  很佩服妮姐的抢记能力,也很感谢她给我体验出镜的机会,虽然很紧张,NG无数次。辛苦了我的姐!

  还有带领我们从“小跟班”走向独自采访的潘哥、宽哥、科哥,让我深刻体会到,记者就是要不怕晒!晒不怕!怕不晒!向你们致敬!

  还有静姐教我如何又快又好地剪出一条新闻,感谢你耐心的指导和教诲。还有每天和我一起上下班、和我姐姐长相有80%相似度,穿着也不约而同的迪迪同学,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真的快乐又难忘。

  上大学后,我不断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社团?公司?自媒体?广告?营销?我一直在探索自己到底适合什么,真正喜欢什么。一年下来,学业之余还真是收获颇多。但是静下来想想,这是自己的初心吗?哦,我已不再没心没肺、无忧无虑了。

 
  进入新闻采访部,才体会到记者的辛苦,才知道自己的技能还多么需要提升。从到田间拜访农民伯伯,到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我逐渐从一个一个任务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充实自己everyday。在炎炎烈日下收获的不再是汗水与晒伤的皮肤,而是一张张美丽的新闻图片。

  我看到的电视台没有因为碎片化的信息时代变得面目全非,也没有因为八卦看点变得浮躁夸张,它给了我良好的第一印象:一个端正而严肃的电视台形象,但又有着传媒人的激情与活力。烈日下,风雨中,晨曦里,夜色中,处处活跃着记者的身影,他们时而严肃,时而活泼;国家大政方针,群众酸甜苦辣,他们都在关心......这给了我许多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或许在这个特殊的位置,我有幸以中立而客观的角度关注着一个电视新闻节目诞生的大致过程,并逐渐理解了其中的不易和意义。

  一条条新闻的选题,一个个报道的角度,一个个制作的主旨,在经多方编辑、剪辑和审核以后最终呈现在电视上的画面可能与最初设想不同,但也正围绕大局服务着经济社会发展。在追求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下,我感受着、了解着、接纳着这个行业台前幕后的辛苦。对我个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心灵上的洗礼?!

  从奔赴采访的日出到静心剪辑室的日落,我看到媒体人的细致。常常甩下鼠标感叹:“原来连一条小新闻的呈现都这么费劲,以后一定好好看电视”。 

  艾略特曾说:“凡是不再创造新事物的民族,也将要丧失欣赏旧东西的能力;凡是不懂欣赏旧生活的地方,也会立即丧失创造新生活的能力。”在时代的新旧交替之中,在社会的极速发展变化之中,县级电视台也在不断创新。手机台,微信公众号,新闻网等新媒体的新传播手段令人惊奇,就像我自己一样,在不断尝试着新事物、新职业中,慢慢探寻着自己的兴趣、理想,塑造着自己的气质、个性,在曲曲折折中不断成长。

  每天清晨走进电视台,我看着“她”端庄地站在那里:八层高楼和蓝白色的落地窗像垂落的纱裙,楼顶上那发射信号的仪器是戴在头上骄傲的皇冠,她好像在说,如果随波逐流,又有什么意思?

 

实习感悟:

 

  幼鸟从温暖的巢中慢慢睁开眼睛,张开翅膀,试图飞翔。天空之大,旅途之远,况且途中还有雨雪风霜,只有坚持不懈、顽强拼搏,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电视台仿佛是一座城堡,有着神秘力量,来到这里的人、事、物,都会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便是媒体人的可爱之处、神奇之处吧。在这里,我感受到媒体人的坚持:传播信息,更传递温情;沟通社会,融合世道人心。
  现在,我离开了实习的地方——华容县广播电视台,但我知道,她仍按她优雅稳健的姿态,徐徐前行。这种不急不躁、镇定自若的气质、气场和品格,已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编辑:潘为伟、张美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手机APP

闊浂鍋呭畵搴b偓浣冨閸╋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