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局关于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的情况汇报

来源: 水产局日期:2012-12-06 16:05
字体: 【 浏览量:1

 

 

水产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并结合渔业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工作,强化责任,在全面完成今年任务的基础上,谋划和部署2013年工作。

一、把握重点,迅速传达会议精神

1120日,我局召开党委会,立即传达了汪书记在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26日,我局又召开全体机关干部以及二级单位负责人大会,将汪书记讲话精神进一步向股室、站、渔场传达,扎实推进“三个跨越”,深入实施“三三六工程”,切实加强“三个保障”。围绕会议内容,结合单位与个人工作实际,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对“如何实现渔业经济跨越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研讨。局负责人强调,我们要坚持“保安全、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增收入”的理念,加强行政执法,完善产业服务,切实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确保渔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努力促进我县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服务渔业,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1、大力推进生态养殖。一是全面推进标准化养殖。立足本地特色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市场需求的优质、高效渔业。今年3月,农业部授予我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示范产品为鳙鱼,有效期从20121月到201612月止。东湖渔场、蔡田湖渔场、隆庆莲场先后获批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今年东湾湖渔场可望获得农业部第七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我县通过建基地、抓示范、搞创新,并在健康养殖上进行规范、扶持、引导,渔业生产逐步走上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二是强化水生疫病防控。强化与乡镇渔技站的联系,充分发挥全县8个鱼病测报点的作用,及时采集渔业信息、测报鱼病情况,建立健全重大疫病防控机制,做到疫情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今年来,全县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水生动物疫病流行。三是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水产苗种生产监管,今年3月,我县对23家水产苗种场进行了审查,发放16本《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依法取消了其他7家水产苗种生产经营权。我们在抓好水产养殖“三项登记”的同时,定期进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并接受农业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多次监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对国家规定的禁用药物进行了全面检查,100%完成国家规定的禁用物质检测任务。今年全县未发生一起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四是加强省级水产苗种场的创建。县水产苗种繁育场和护城乡田家湖鱼苗繁育场,各有原种亲本4000多组,年产鱼苗分别为10亿、30亿尾,今年有望晋升为省级水产良种场,将为我县渔业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五是加强品牌保护与创建。“华容大湖胖头鱼”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东湖源胖头鱼”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评为湖南省名牌产品。我县积极组织品牌产品参加农博会、水产品推介会,努力提升品牌渔业效应,同时开展“同丰浃黄鳝”、“洞庭乌鳢”等品牌的创建工作。

2、全面启动资源保护。为保护洞庭湖区域水生资源生物多样性,今年我县建立了两个自然保护区。一是与湖北监利县协商共建共管水域长江故道和我县集成洪泛区江豚保护区,保护区范围总面积7792公顷,其中与湖北省监利县共管核心区长江故道长度32公里, 面积3537公顷;集成洪泛区实验区4225公顷。目前双方成立了县级保护机构,并分别立项申报省和国家级江豚自然保护区。二是申报建立了洞庭湖华容区域螺蚌包括省二级保护动物背瘤丽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万亩,涉及全县10个湖库。我们还积极开展渔业资源人工放流增殖活动。今年6月,向洞庭湖放流鲢、鳙、青等优质鱼苗300多万尾。

3、鼓励发展休闲渔业。延伸渔产业,丰富渔文化,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可大幅提升渔业附加值,增加渔民收入。我县把发展休闲渔业作为今年渔业工作的新亮点,认真抓好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的创建工作,积极打造华容渔业休闲品牌。今年来,重点指导“华容人家、黄湖山庄、普圣堂农庄”创建全省休闲渔业示范点。

4、切实深化三项行动。一是深化三年绿化行动。我局在万庾镇官洲村四横渠义务植树96棵樟树,并明确专人分管,强化工作措施,认真落实苗木管护责任,苗木抚育率、管护率、成活率均名列全县前茅,绿化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二是深化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年初我局制定了《华容县渔业环境卫生整治方案》,扎实开展渔场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努力改善渔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水产系统竖铝合金宣传牌匾315处,渔户建高标准水泥垃圾池、焚化池3821套,明确保洁员35人,国有渔场初步达到“五有”、“八无”治理标准。三是深化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我们制定了《华容县湖泊精养、珍珠养殖实行禁批、限养、禁养实施方案》,加大了宣传发动力度。今年共组织渔政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环保、公安等部门,开展了3次专项整治行动,收到很好效果,对保护洞庭湖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社会上和渔民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三、谋划来年,努力实现渔业新跨越

1、着力加强养殖水域生态修复。全县渔业生态修复面积21万亩,其中精养池10万亩,湖泊、水库11万亩。2013年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万亩。

2重点扩建特色产业生态养殖一廊两园。一是沿洞庭湖50公里乌鳢生态养殖长廊。将幸福、注滋口环洞庭湖15个村的乌鳢生态养殖扩建成1万亩。二是黄鳝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全县发展网箱养鳝35万口,其中幸福、注市、团洲建立16万口网箱养鳝生态养殖示范园区。三是南方大口鲶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全县南方大口鲶生态养殖面积2万亩,其中治河渡镇建立4000亩南方大口鲶生态养殖示范园区。优势产业生态园结合渔业生态修复、通村公路和红色旅游区建设,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形成集中连片、整齐划一、风景独特的整体布局。  

3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对渔药经营单位及养殖基地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水产养殖违规用药行为;大力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对养殖单位和特色板块基地按健康养殖要求严格实行“三项登记”;建立和完善鱼病测报监测体系,加强对鱼病防治的指导;健全渔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到“早警示、早应对、早处置”,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建立渔业生产信息服务网。建立渔业科技远程教育服务网络,为全县30000专业渔民提供养殖信息、技术咨询、科技培训和产品销售等信息服务。大力发展水产品流通和服务业,培养一大批水产经纪人,加快建设大宗水产品市场体系,构筑信息平台,搞好流通服务。

5、建立渔业合作组织。渔业专业合作社是推进渔业组织化生产的有效形式,是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渔业的重要载体。我们将建立乌鳢、大口鲶、黄鳝、河蟹等行业协会,发挥渔业合作社在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实施等方面的集约集聚功能,将分散经营的渔户组织起来,把渔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环节连接起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解决好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问题。

6、加大渔政执法工作力度。继续开展电、毒、炸鱼等违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渔业生产安全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渔业船舶检验和换证工作,督促渔船配齐救生设备,扎实认真开展渔业船舶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手机APP

韫囶偅宓庣€佃壈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