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县建立政府投资审计全程参与机制
近年来,华容县审计局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事前指导、事中监督、事后把关的全程参与机制,有效遏制基建工程中的虚报工程量,高估造价等行为,通过审计,节约财政资金4782.62万。该局的主要做法是:
事前,派驻特派员指导。审计特派员从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启动开始进驻,监督项目招标、投标、评标过程,并见证中标结果。审计特派员侧重阐释建设项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介绍以往投资审计中工程双方应该注意的细节,借以指导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该制度实行以来,县内大型政府投资项目合同纠纷案为零,从源头上为财政节约了资金。如2011至2012年实施的华容县“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某学校建设工程,通过对预算进行审计,审减造价142.83万元。
事中,注重同步监督。审计特派员派驻后,该局同时调集专业投资审计技术人员一道对工程施工进行事中监督。特派员注重宏观层面的监督,如重大事项变更、设备采购等。审计人员则重点关注项目的施工细节。如项目是否按设计要求施工,材料质量是否达到标准,尤其是隐蔽工程是否如质如量施工等。如在审计某局机关大院建设工程结算过程中,审计人员利用手中掌握的视听证据,仅基础隐蔽工程一项,就核减造价68.22万元。
事后,严把造价审核关。一是注重运用计算机审计。如在该县某交易信息大楼工程结算审计中,审计人员充分应用AO软件的审计分析功能查询疑点,再应用造价软件针对这些疑点作进一步审计,计算出违规金额。该项目合同外申报结算价971.83万元,审计就核减523.31万元,核减比率达53.85%,获得审计署、省审计厅计算机审计项目奖励。二是注重对工程技术资料的审查。如施工工艺的采用、隐蔽工程的施工等。审计人员只要用心,经常会发现如果施工未按设计工艺施工或做了假变更的,变更隐蔽记录往往会前后矛盾,或多或少总会露出破绽。如在该县某局机关大院建设工程审计中,通过查阅质监站检验资料,再结合询问工程现场人员,审计核减钢材用量达25吨。三是注重对施工方工程造价软件进行审查。该县审计人员在某项目审计中发现,施工方报来的结算工程量在不作任何审计的情况下,输入审计人员的软件中结果却令人意外,其项目造价要比结算书低约3.8%,最后审计人员通过对施工方造价软件进行审查,发现该软件定额库内子目的工料消耗量比标准高出约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微信 ![]() |
手机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