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容竹马戏
来源:华容县政府   2023-04-06 16:12
浏览量:1 | | | |

竹马戏,行话称为“跑风子”。作为洞庭湖区一种全国独一无二的民间舞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很受老百姓的喜爱。据老艺人口传,自明清以来,就在华容地区广为流传。

竹马戏是由二名生角、一名旦角、一名丑角等三男一女四人联袂表演,由一名老生(套戴竹条扎制的竹马)和一名小生、一名花旦和一名小丑同台用华容土话表演。音乐用本地流行的“打锣腔”,没有管弦乐伴奏,只有打击乐(1鼓、1锣、2付钹)演奏过门。

竹马戏演出形式活跃,舞蹈性强。演员于紧锣密鼓声中用较快的圆场步子跑至规定的位置,原地接唱腔节奏起舞步,手势根据词意灵活多变,边舞边唱,唱完一句或一段后又起锣鼓,演员在锣鼓过门中“穿趟子”(即穿八字),场面威武,表演细腻。竹马戏只有一个正谱,主要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期间,串乡走村,挨户演唱给人家拜年乞赏的一种即兴表演形式,气氛热烈喜庆。内容多为恭喜发财、添福添寿之类,也演唱民间故事和小折子戏。如《梁祝》、《闹洞房》、《二十四孝》、《恭喜发财》、《拜寿》等乡俗风情节目,有时还即兴编词。这些经过代代口口相传的唱本具有典型的华容家乡风韵,是一项很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容竹马戏”原盛行于华容的三封寺镇、胜峰乡、塔市驿镇、洪山头镇、东山镇、南山乡、终南乡、插旗镇、万庾镇和鲇鱼须镇等乡镇。后经过文化大革命破坏,濒临失传。竹马戏表演艺人为数不多了,现只有在东山镇、三封寺镇、禹山镇等地区还能偶尔听到老艺人回忆性的演唱小段。亟待抢救、保护。

几百年来,“华容竹马戏”曾经为华容百姓带来美好的精神享受,是地方民间文艺的一朵奇葩,2012年11月8日,参加了湖南省第二届南县地花鼓艺术节,并获得优秀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使文化生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次抢救性发掘、保护、申报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

华容竹马戏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