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三资”潮 丨华容县:打好“清查+归集+处置+营销+管理”组合拳,创新推进国有“三资”运作改革
来源:新湖南   2023-12-14 11:22
浏览量:1 | | | |

华容县地处湘北鄂南,是“足踏两省、鸡鸣三市”的边界县,坐拥长江和洞庭湖两大“天赐之水”,是典型的湖区农业县。近年来,华容乘政策之风、蓄发展之势、合干群之力,正加快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工业强县转型。但也面临工业基础不强、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县级财力薄弱、“吃饭财政”等现实问题。为此,近几届华容县委县政府均将“三资”运作改革作为挖潜增收、保障财政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特别是2022年以来,该县依托有限的国有“三资”,精准定位、锚定目标,努力打好“清查+归集+处置+营销+管理”组合拳,纵深发掘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创新推进国有“三资”运作改革,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谋定后动,早“启”彻查清“家底”

近五年来,华容县共开展了3次大型的资产清查,但2022年的“三资”清查是最彻底的一次,涵盖了资金、资产、资源,在挖掘出全县绝大部分资产资源的同时,也发现了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2023年开展的动态清查,又以不断变化的视角,从狭义的有形“三资”拓展到广义的无形“三资”,视角渐渐向乡镇、国企、特许经营权等领域聚焦。

立足于早。2022年,在全市还没有正式动员开展“三资”运作改革之前,该县提前启动国有资产清查整顿工作。1至3月,由县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牵头,对全县重点单位和一、二类国有企业开展了走访调研,征求了开展国资清查整顿的意见建议,释放了开展国资清查整顿的明确信号,为正式启动国有资产清查整顿营造了浓厚氛围。

巧借外力。2022年3月初,该县克服疫情和“芥菜风波”影响,由县政府办负责人带队到岳阳县、长沙县,认真学习国资清查整顿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巧借“他山之石”,并且在3月底启动全县国资清查。4月2日,正式召开全县国有资产专项清查动员大会。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按照全领域、全覆盖、全口径的要求,基本摸清了全县的“三资”“家底”,为后来的“三资”项目营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2年,该县共清查出办公用土地950宗3705万平米,办公用房1952宗546.7万平米,经营性土地257宗472.4万平米,经营性房屋750宗84万平米(含门面538间),水面136宗7.39万亩,山林5宗3.99万亩,矿产5宗13.79万吨,滩涂30宗5.96万亩,特许经营权35宗(类)(含地理标志2宗、商标特许2宗、资质特许11宗、经营权特许20类)。

组织保障。该县坚持强化顶层引领抓落实,成立由县委书记陶伟军任顾问,县委副书记、县长周鹏任组长的县“三资”运作改革领导小组,实行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双牵头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马,靠前指挥,常务副县长、分管县领导高频调度,严格督导。为强力推进“三资”清查工作,县纪委监委专门出台了《华容县国有资产清理、整治行动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方案》,并对资产清理中发现的四类典型问题(超长期出租、租金明显低于市场价、没有走正规程序、收益未入非税)开展了线索核实或立案调查。同时,实行纪检监察、审计、党委和政府督查部门全过程监督、全方位调度、全流程督办。对国资管理典型问题进行专题通报,对发现问题开展立案调查。为保证“三资”运作改革工作取得实效,确保市定“三资”盘活任务完成,该县推行“四四清单”工作推进制,将清查、归集、处置、年度营销收入目标等工作明确到单位、责任定到一线,视工作完成情况按期通报。县委、县政府将“三资”运作改革纳入对各职能单位及资产管理单位的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形成了具体可操作的考核办法

创新归集,协同高效助办证   

华容县按照机构改革部署,较早设立了专门的国资管理部门——华容县国有资产管理中心。该中心实行独立运行,自去年起,牵头推进“三资”运作改革。

创新模式。华容县采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模式,实行由国资中心统筹揽总、7个专班分行业指导、各部门单位协同联动的“三资”运作改革。各“条”“块”各施其责,又密切配合,全面凝聚了改革工作的最大合力。

容缺办证。对清查出来待办证、难办证的资产,遇到历史遗留问题,均采取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方便解决问题的原则,只要不涉重大违纪违法,均实行容缺容错办证。具体做法是:通过国资中心协调,自然资源局、行政审批局、税务局、财政局等单位的全力配合,将资产原办证的11项环节简化为“一个说明、一份承诺书、两份审批表”,对权属不清的由单位提供权属说明予以确认,再由自然资源局出具规划依据;对不涉及重大原则问题的手续,由单位出具承诺;对所有国有资产,一律按国有划拨性质优先办证;对办证中发生的税收县级留存部分和费用,实施缓缴或全额返还措施,切实为办证单位减轻负担,真正搭建了资产办证的高速通道。

打通通道。该县打破以往将资产直接归集至融资平台的模式,先将资产统一归集至国资中心名下,再有偿协议转让给融资平台,这样就彻底打通了县财政与政府融资平台之间的资金通道,增加了县财政收入,做大做强了融资平台资产盘子,盘活了县内闲置资产。

精准处置,活用“口诀”促盘活     

华容县依托已清查出的资金资产资源,用活“用、售、租、融”四字诀,精准处置盘活了一批资产,全面让县域沉寂资源“热”起来、沉睡资产“活”起来、沉淀资金“用”起来、沉滞资本“动”起来。

高质高效“用”资产。对于办公用房、公车、办公设备等党政机关国有资产,加强统一调配,按照不新增办公用房、公车的原则,推进行政事业性闲置资产清查处置实现更大综合效益。盘活阳光政务中心存量公房,用于人才公寓和企业办公租赁;用好园区土地厂房,引进全国民营500强——攀华集团,建设芥菜产业园;清理“僵尸企业”,盘活园区土地;用好长江岸线码头资源,引进湘水集团、湖南省港务集团合作,开发塔市驿深水码头和洪山头铁水联运码头;清理回收各类资金1.48亿元,实现国库收入0.8亿元。

合理转让“售”资产。对于耕地指标、砂石矿产、林权碳汇等资源采取挂牌出让形式盘活,如引入第三方投资公司与惠华城投集团合作成立子公司,摘牌开发;推动三封寺镇柞树矿区建筑用花岗岩采矿权的100%股权转让,预计出让收入1.54亿元;推入市场的近20宗闲置土地资产的售卖,预计可产生收入1亿元。

精准管理“租”资产。对于闲置土地、房屋、店铺等资产,采取公开出租形式盘活。如将废弃学校出租给有需求的民营企业等。2022年,通过规范拍租获得租赁收入2000万元(不含稳市场主体减免的约500万元);将清理出的闲置资产盘活并获得收益8500万元(即清查出的闲置土地出让收益);2023年1-10月,督促资产管理单位按程序组织公开拍租并上缴租金共1621万元。

依法依规“融”资产。华容县创新思路,让部门单位资产全部到政府“报到”。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基本上已将面上的实体资产全部贴上了“金融标签”。对于可归集至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均依法依规依程序实现了应归尽归。2022年,该县完成了39.5亿元的资产归集任务。今年截至10月初,又完成19.86亿元的资产归集。该县将这些资产的大多数按照适时有偿协议转让给了融资平台公司,既彻底打通了财政与政府融资平台之间的资金通道,增加了县财政收入;又做大做强了政府融资平台资产盘子,盘活了县内闲置资产。

纵深挖潜,因“资”制宜推营销

华容县在“三资”项目营销方面,创新思路、纵深挖潜,并不满足于狭义的实物资产营销,而是大胆向广义的无形资产、资源、股权要效益。特别是今年以来,坚持市场导向,因“资”制宜,积极用活资产资源,创新拓展零碎项目,狠抓收入入库,在项目营销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用活“金、木、水、火、土”资源。华容县瞄准现有的“金、木、水、火、土”资源顺势而为,积极尝试开发、包装、运营适合营销运作的一切资源,并取得显著成效。引进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县属国企惠华城投集团合作开发火电厂项目——国能湖南岳阳电厂。电厂第一台机组已于10月25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第二台机组将于12月底可竣工投入运行。据估算,该项目可为华容县每年带来约4亿元的税收,参股国企惠华城投集团每年可分红 0.5亿元。该县深度挖掘长江岸线码头资源,引进湘水集团、湖南省港务集团合作,开发塔市驿深水码头和洪山头铁水联运码头,正建设5000吨级泊位4个,3000吨级泊位2个,推动港口码头、陆地物流园、快速通道等一系列建设。码头开发运营后,能实现县内县外通道双向打通、县内县外资源双向流动,助推铁水联运和岳阳电厂两大项目实施,成就“铁水联运”的大进大出交通新格局,有助于煤炭和县内特色资源不断“走出去”,在更大市场内实现“变现”。预计到年底两个项目可实现5000万元税收,2024年起每年可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该县正推进华容县国储林产业发展综合示范项目建设、砂石资源项目和公共机构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国储林项目已多次向省市林业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对接,进行了前期调研和初步论证,并已通过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讨论研究,目前正启动可研编制。屋顶光伏项目已通过发改部门进行特许经营授权,近期将对项目营销包装后挂牌出让。藕池河鲇鱼须段砂石开采项目已于2023年8月23日通过省政府常务会批准,规划开采量543万吨,开采面积0.29平方千米。目前采砂工作即将进入实质性开采阶段。该县充分利用园区闲置低效的10万平方米厂房,引进全国民营500强——攀华集团,投入15.6亿元,发展芥菜规模化、标准化加工。预计每年增加厂房出租收益700多万元,不仅消除了“芥菜风波”的负面影响,还盘活了因空置低效使用的厂房。今年以来,全县成功处置“僵尸企业”6家,盘活土地191.6亩和厂房5.37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实现产值5.4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30个。

小切口大文章。从“三资”运作改革启动以来,华容县秉承“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理念,在“三资”创新增收之路上大做文章。纵深挖掘、包装县内零散经营项目,陆续将县内冰花摊点、夜宵摊点、公园资产、广告资源、医疗附属服务、共享电单车、医院停车场、医院食堂、定制车、校服生产、校办印刷厂、行政事业单位的打印室和电梯广告等有形无形资产整合起来,推向市场,既推动了社会就业,又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开始“三资”项目营销以来,华容县已经在“小切口”项目上共产生3000万元以上的收益,并且这些项目可保持长年持续性。

抓实收入入库。今年以来,该县狠抓各类资金收入入库管理,共盘活各类资源资产资金14.75亿元,实现国库收入13.08亿元。其中:资金专班清理回收各类资金1.48亿元,实现国库收入0.8亿元;资产专班盘活162宗低效闲置资产,实现国库收入8.7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0.98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7.74亿元;资源专班盘活土地、码头、花岗岩等资源,实现国库收入3.56亿元;国企专班盘活88宗房屋建筑,实现融资2.65亿元。

坚持市场导向。华容县加强对惠华城投集团、水利水电公司等国企的市场化运营指导与监管,推动国企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激发企业活力。如推动惠华城投集团承建城区停车位,通过管理收费运营创收;运营广告特许经营权,增加公司收入;拓展贸易和实体业务,承包学校食堂集中采购业务,既从源头保障学校师生食品安全,又提高本地农民收入,还增加城投收益,更防止腐败、保护干部;推动水利水电公司依法依规承建政府性投资项目,压缩建设成本,提高国企利润,杜绝腐败空间,增加财政税收,减少分包信访;充分利用各项资格资质,外出争取业务,拓展增收渠道。如正加紧新疆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洽谈;加强华泰汽运公司管理考核,积极开发专线和包车业务。同时,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入股银行,支持推动县自来水公司入股华容农商银行,切实增加了企业股权投资收益。

顺势而为,规范管理成格局

华容县在深入开展“三资”运作改革的同时,发现了近200个历史遗留问题和管理中的现实问题,该县委、县政府锚定借“三资”运作改革的东风,顺势而为,全面梳理、积极整改“三资”管理问题,努力铸就国资大监管格局。

合力监管。该县正积极探索由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纪委监委、县审计、县财政、县国资等多部门、多阶段、多角度参与的国有资产的监管模式,目前,正在修订完善国资国企管理方面的规范性制度文件,努力形成国资大监管格局。

抓牢重点。针对“三资”清查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加强党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严格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国有资产购置、维修改造的审批程序及标准,对不影响正常办公、无明确资金来源或资金不到位的严禁开工建设。加强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及时督促资产管理单位按时上缴租金,并及时对县内闲置资产组织拍租拍卖。

解决问题。在清查复核的过程中,该县聚焦乡镇、改制国企等国资管理薄弱环节,逐一核对实物,逐条查核收入,清理出上百宗资产及收益问题。这些问题的既有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病,又具有典型的行业特性,内部矛盾尖锐。该县采取直面历史、正视现实、分类、逐步解决的方式推进问题整改。目前,已经解决了几十宗问题,同时增收120余万元。

守底线。该县在加大城投融资、平衡财政收支平衡的同时,加大了城投债务化解。通过变现优质资产、重组置换债务等方式,防范风险隐患。加强对平台公司投融资的支持和监督,凡不违反法规、政策底线的,敢于担当作为,给予支持;对违背大原则和可能增加政府隐性债务的,坚决叫停、整改。

建章立制。该县正在对已经出台的《华容县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华容县县属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华容县县属国有企业监事委派管理办法(试行)》(华政办发〔2020〕8号)等制度文件进行修订,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平。

尾 声

一切资源都有可能变资产,一切资产都有可能变资本,一切资本都有可能转变用于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三资”运作改革,将全面激发改革活力,撬动发展内生动能。

在这场“三资”运作改革的浪潮中,华容县解放思想、创新推进,谋定而后动,势将“清查+归集+处置+营销+管理”组合拳打出成效,打出品牌。我们拭目以待。

责编:王相辉

一审:马如兰

二审:徐典波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