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搬”走苦日子 “迁”来新生活

来源: 红网华容站日期:2020-11-16 14:56
字体: 【 浏览量:1

桃花山下的一座小山湾,坐落着一个徽式建筑群,样式别致新颖,布局依山就势,白色的墙壁、蜿蜒的道路、翠绿的树竹,都显得那样美丽、和谐而安详。这个小区里,有器材可健身,有广场可游玩,有长廊可休憩,有锦鲤可观赏。小区旁的山坡上,整齐规则的菜地里,青青绿绿,生机盎然。这是华容县易地扶贫搬迁三封寺镇莲花堰安置点呈现的景象。像这样的集中安置小区,华容县建有22个。

近年来,华容县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改穷业、拔穷根”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全新规划贫困群众居家住所,让环境更好、交通更便、就业机会更多。如今,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踏出坚实的足迹,向着希望“迁徙”。

▲华容县三封寺镇易地扶贫搬迁莲花堰安置点

完善配套:“搬”出安居新面貌

“以前住在大山里,交通不便,走到公路上都要翻山越岭个把钟头。虽然山上有竹木可以卖点钱,但也难以出山,吃饭全靠几个‘蓑衣坵’‘斗笠坵’里的产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回忆起曾经的日子,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的东山镇天井村易湘林不禁感叹,说起以前的生活连连摆手。随后,他话锋一转,“现在搬了家,住进两房两厅的新房,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啊。”

如何让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华容县把重心逐步转向完善服务体系和提升服务水平上,千方百计地提高搬迁贫困户的获得感和归属感,让搬迁贫困户早融入、真融入。近五年,华容县总投资20769.96万元,用于易地搬迁扶贫安置房和配套设施建设,建筑面积达104075平方米,共建安置住房1432套,人均住房补助资金达39032元。

集中安置点内的活动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三三两两的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时不时传出欢快愉悦的笑声,尽情享受着搬迁后的幸福生活。“之前生活不太方便,如果头痛脑热,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去看病。这里什么都有,空气、环境都好,我住得特别安心、特别舒心。”搬迁户郑继兵说。

▲笔者在治河镇紫南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何木林扶贫新居采访

精准施策:“搬”出脱贫新路径

“搬了新家,有了新门路,还给我量身定制了一份公益性岗位工作,以后再也不为生活发愁了。”何木林现年62岁,四级肢体残疾;家庭人口3人,孙女何欢欢12岁,三级智力残疾;2014年因残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家搬迁到治河镇紫南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住进了两房两厅75平方米的安置房。离开了原住地,原有的几亩农田难以耕种了,镇村两级给他们家以多种措施帮扶:镇里安排他参加了治河镇新商盟合作社,一年每人能获得2000元分红,他全家三口人一年就能获得6000元分红款;村里给他们家安排了一个公益岗位,负责村道卫生,每月公益岗位工资1000元,全年能从公益岗位获得12000元收入;他家还是光伏扶贫对象,每年能获得光伏扶贫款3000元;村里还给他残障孙女办了低保,每月250元,全年3000元。加上原住地6亩田土流转和直补,能获得收入2400元。这样,何木林一家全年人均有近9000元收入,不仅脱贫了,还能过上比较宽余的生活。

后续帮扶:“搬”出致富新门路

贫困户搬迁后,华容县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重心立即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帮扶和社区管理”转变,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华容县通过落实产业后扶措施,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以奖代投等形式,给搬迁者脱贫后发家致富,提供了更宽广的天地。

注滋口镇杨林所村巴围三组的胡孔良,是一个易地搬迁分散安置的贫困户。他搬迁后,注滋口镇对他进行了产业帮扶。他不仅加入了华容惠泽农蔬菜合作社,还加入了新富水产公司。他接受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掌握了稻田养龙虾的技术后,流转和承包了40亩面积的农田和水面养龙虾,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已经脱贫致富。

▲华容县东山镇佛寺村易地扶贫搬迁户谯振华的养鸡场一角

东山镇佛寺村的谯振华,是易地搬迁安置在天井安置点的贫困户。他是全身烧伤面积达90%的二级伤残者。加入了罗婆土鸡合作社后,想自己开办一个养鸡场。为了支持他创业,村里无偿给他一个荆棘丛生的荒山坡作为创业基地。谯振华硬是以伤残之躯,将荒坡开垦出来,并利用废弃之物和山上的竹树,因陋就简地搭建了几个养鸡棚,养鸡5000只。由于他养的鸡完全是在山野散养,产品质量好,加上服务质量优,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土鸡与土鸡蛋供不应求。四年来,他收入节节攀升,现在已达年收入20万元,实现了致富目标,过上了小康生活。“树挪死,人挪活”,谯振华“挪窝”致富,是易地扶贫搬迁一个成功的注脚。

通讯员:蔡一叶

一审:张美勤

二审:卜 布

三审:唐丽华

监制:刘 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手机APP